辽西烧锅辽南渔还有满地矿和商
此乡温暖最是人间烟火气
地名是一个文化镜像,映照出该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从地名就能窥探出人们社会生活的轨迹。
当铺村、药铺村、皮铺村……透过这些“铺”,能看到当地人曾经赖以生活的营生。鲍鱼岛村、湾浦村、渔业村……意味着渔业是这些地方居民赖以生存的产业。以“窑”为名的地方,则大多是烧制陶器或砖瓦的作坊所在地,如石灰窑村、砖瓦窑村、窑匠沟村等。
一个个“铺”“店”“坊”“厂”“窑”,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似人间烟火,明亮且温暖,抚慰凡人心。
店铺坊
展现商业繁荣
辽宁地名中有一部分是以手工业作坊命名的,体现了当时当地人们从事的职业特点,比如银匠堡子村、木匠社区、毡匠堡社区、弓匠堡子村、铜匠峪村、铁匠营子村、石匠沟村、瓦匠沟村……
看着这些地名,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定是铁匠将烧得通红的铁块,插入水中淬火时冒起的浓浓白烟;木匠有节奏地拉着锯子,发出“刺啦、刺啦”的声响,地上散满雪花似的薄薄的刨花。
在我们汇总的1.6万个村以上行*区划名称(以下简称“辽宁地名”)里,有个“店”、77个“铺”、40个“坊”,这些关键字便是人间烟火气最直白的体现。
辽阳的银匠堡子村因为清朝初期有个银匠在此地落户,以制作金银首饰为生,故得名“银匠堡子”。营口的铜匠峪村因村里有一个铜匠而得名。
大连的孙炉村、申炉路村,鞍山的钟家炉村等32个带“炉”字的地名中,有的因为油坊,有的因为炼铁、产煤等原因而得名。海城地区的钢铁社区、南炒铁村、北炒铁村、王铁村至今还保留着与古代冶铁业有关的地名。
糖坊指以糜子、麦芽为原料,生产饴糖并加工糖果糕点的手工业作坊。开原市的糖坊村、康平县的糖坊村均是因为制糖的小作坊在当地小有名气后而得名的。
桓仁满族自治县的董船营村邻河,百年前设有渡口,因渡口的船户姓董而得名。由于此地多山,陆路交通不便,当地的水运一度十分发达,这些在地名中都得到了体现。磨石房村,则因当地有个大石磨而得名。
本溪满族自治县的香蘑村并不产蘑菇。此地在清末时制香业兴旺,当时的技术是以水力推磨制香,所以称为香磨村,后来演化成了香蘑村。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老二色村的村名来自于当地一家染坊的名字,这个染坊只能染出黑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的布,人们认为其染布的颜色单调,而调侃地称它为“老二色”。
鱼圈渔场渔市展现渔业兴旺
来到渤海湾,一定不能辜负这里的美食,产自海洋深处的深海鱼类,刚捕捞出来活蹦乱跳的鱼虾贝类,各式生猛海鲜必然要你吃得捧着肚子,扶着墙才舍得离开。
探寻美味的绝佳场所便是海滨城市里的渔市。营口西市区的渔市街道中有一个“渔”字,将历史上这里作为渔市的记忆保存了下来。百年前,这里是专门进行水产品交易的地方,是当地有名的渔市。每天清晨,附近的渔民将从海里捕捞出来的鱼虾、贝类、蟹类等水产品运到此地销售,本地市民和鱼贩都涌向这里进行交易,其间人声鼎沸,繁荣的景象直至中午。
今年,因疫情原因而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