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务服务大厅。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张继驰摄
职能部门建立网上办事平台便民利企。
核心提示
这是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以群众“办事不难”为标准换站位转作风;这是一场虚功实做的标准化建设,变随意为规范,让权力不再“折腾人”。
以敬民之心,行简*之道,营口从制度建设入手,在厘清办事流程、推进简*放权、畅通诉求渠道、健全问责机制的基础上,在自贸区制度创新引擎驱动、外来投资持续活跃的推动下,不断升级“营口服务”。
让办事者少跑,就需要行*部门多跑。营口跑出了企业集聚创新发展新速度,跑出了不见面、少见面的便民之路,跑出了“有限*府无限服务”的*务环境。
简单变复杂是找事
复杂变简单是本事
“今年春节过得安心!”作为一家涉及家具漆、危险品物流等业务的企业领导,辽宁宝山生态涂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丛立学感叹,过去十多个部门来检查,现在一次性接待十几人的检查队伍,“一遍全完事!”
为消弭部门分割、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多头执法下的“企业之痛”,去年10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推出“16+X”集成化监管执法。过去,16个领域涉及法律法规规章近千部、法定职责近项、处罚程序规定条、行*处罚文书种、执法人员人;实施“16+X”集成化监管执法后,统一整合形成权力清单项、行*处罚程序70条、执法文书66种、执法人员36人,通过职能整合和流程再造,用有效的“管”保障了有力的“放”。
营口市视自贸片区为“放管服”改革的试验场,将其创新成果在全市复制推广,各项“流程再造”与之对标。营口自贸片区在全国首创“46证合一”,将原来企业需要跑23个部门、填写4套共86页材料、65天才能办完的手续,转变成现在只需要填写一套共27页的材料,30分钟即可拿到营业执照。
营口市原来90个有行*审批职能的科室“进化”为行*审批局的9个科室,“一枚印章”取代原有的29个各类审批章。
营口市行*审批局局长刘运生说,改革不是企业、群众办事从“进多扇门”到“进一扇门”的“物理位移”,而是要发生化学变化,实现“只到一窗、只跑一趟”。
“一窗综合受理,分头集成办理”即将成为营口*务服务的主模式。窗口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后台同步并联办理,一环扣一环内部流转无缝衔接,最后窗口统一出件。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全科无差别的“任一窗口受理”,不仅对窗口办事员的业务水平提出重大考验,督促“全员充电”,也有助于换站位、转作风,不把简单事情办复杂,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和要件。
营口去年就将建设项目纳入行*审批局进行审批,此举将房地产项目审批时间由天缩短到41天。按照营口自贸片区今年春节后第一天推出的“一般类工业建设项目审批3.0版”,国土部门的用地预审意见可以取代土地证作为前置条件,土地、环评要件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联审批,施工图等事项“容后”办理,将项目签订土地合同到核发施工许可证由个工作日精简到15个工作日。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
5月2日,营口市*府召开人力资源开发引进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特意安排三家企业大张旗鼓发出“召集令”。作为企业的新闻发言人、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占雨在发布中说,“眼下的缺口是人,有多少要多少。”
前不久,营口市委、市*府主要领导重点调研企业用工需求状况后,要求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切实解决人力资源短缺这一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缺员企业户,人力资源缺口人”,深入细致的调查统计之后,营口上下联动,通过宣传提升城市吸引力,拓宽用工信息投放渠道,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搭建省内外劳务合作平台,组建“招工团”赴外埠开展人力资源交流对接活动……针对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精准帮扶,为企业解决招工难“助阵”的工作力度可谓空前。
这件事可看作是营口“四个一”(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帮扶制度发挥新能量的一次集中展现。目前,营口全市已经组成多支帮扶团队,对个储备项目、个开工(续建)项目、家运营企业实行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精准帮扶,实现全程跟踪,无偿代办。
营口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局长张峻铜说,通过建立“四个一”精准帮扶制度,打造“代办员”制度升级版,营口用制度倒逼机关干部强化服务理念,解决“办事难”问题。
与帮扶团队同时成立的,是多个“督察组”。他们通过现场督察、电话回访、企业家座谈等方式,把问题整理出来,对不称职责任团队的县(市)区、园区、部门主要领导点名通报批评。
截至目前,营口市涉企诉求办结率为91.6%。所涉及的问题,往往是久拖未决或者久攻不下的“老大难”,因难而“老”,愈“老”愈难。破解这些“老大难”,不仅提振了企业信心,还消除了一些干部的畏难情绪和消极心理,激发他们切换到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新状态。
机关干部大大方方、堂堂正正走进企业、走近企业家,而且不再限于“有什么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更协助企业整合人才、资金、*策等各方面资源。营口市工信委引导成立工业企业联合会,本土相关产业配套迅速形成;质监局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抢占标准技术“制高点”;食药监部门提出非制售假“首次违规不处罚”,用一流营商环境带动小作坊个体户发展,助其转企升级。
“办事标准”是一剂良药
造成群众办事难的原因极其复杂,但这当中有一条肯定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从机关、窗口到一些普通办事员的自由操作空间太大,给了他们推诿、拖沓的借口。
营口市各相关部门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正致力于制定并且推出科学合理的统一“办事标准”,杜绝模糊的条款和承诺,以此作为流程再造的核心。
群众、企业到营口市行*审批局办事,窗口会当场给出“行*审批受理告知书”,各项审批均以“规定时限的一半”作为白纸黑字承诺的办结时限。同时,对不予受理、不予行*审批许可、不能再承诺时限办结的情况,均要有明确依据,以书面形式告知。
看似“对外承诺”,实则“对内制约”,工作人员在群众办事的时候,该如何为群众服务有了统一的标准,避免了个体差异造成的群众“多跑路”。
记者在营口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采访时见到的一张“明察暗访内容清单”,可以透射出营口把服务虚功实做、建立健全服务规范打造*务新环境的理念。
过去,明察暗访往往止于窗口,抓一些空岗、玩手机之类的现行。而在这份清单中,有关制度、标准的条目占了大半。能否统一环节、统一要件、统一时限,是否制定相应机关劳动纪律相关规章制度,是否做到形成问题清单、原因清单、措施清单、处理清单,是否对纪律作风问题公平公正公开处理……简化程序、高效办事不只是原则性的要求,更是虚功实做的硬任务、硬指标,必须在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
为破除掌小权者耍权的“中梗阻”,营口市通过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整治中层以上干部不主动担当、不主动破解难题的作风,窗口单位要实行机关中层以上干部职务姓名、办公电话、工作分工“三公开”。并出台《“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实行责任追究,将机关“衙门”作风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调研考核、年度考核和实绩考核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