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基建将改变什么
TUhjnbcbe - 2022/10/7 11:37:00
白癜风治疗方法最好 http://m.39.net/pf/a_4687762.html

2月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上官乡芳村检查点,工作人员展示手机上的“疫情防控云图”的实时数据。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北京市海淀区的“城市大脑样板间”。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3月18日,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焊装车间的自动化机器人在工作线上忙碌。*伟摄(新华社发)

3月19日,在江西省吉水县一处智能育秧中心,农技人员正在查看秧苗生长情况。廖敏摄(人民视觉)海南省海口市的红绿灯会“思考”。这些红绿灯叫“AI(人工智能)信号灯”,它们可以根据路口车流量实时调整放行时长。
  海口市交警联合阿里巴巴技术团队,通过数据资源分析、人工智能配置,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海口市交警支队信息通讯科技科科长陈冬向本报介绍说,“以海甸岛为例,车辆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7%,行车延误时间降低了10.9%。”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加速,城市将变得更加智慧。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正改变着社会治理、生产制造、民众生活等各个方面。
  创新社会治理
  当前,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正加速应用到社会治理中,帮助各地解决*务、交通、应急等领域的难题。
  “新基建”让社会治理更精细。
  “姓名:张某潮。年龄:93岁。住址:石板巷号某单元室。状态:门磁报警。”2月28日下午,这条信息引起了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鸣街道“城市大脑”管理员的注意。系统显示,老人已经24小时没开过门了,管理员立即将此事告知社区网格员。
  网格员马上联系老人,确定老人安全后才放心。潮鸣街道的“城市大脑”可以通过门磁报警器收集名独居老人的开关门情况。一旦有突发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快速作出响应。
  “全天第一波警情高峰出现在早上8点;上午10点,纠纷类警情进入高位区;下午3点,诈骗类警情达到峰值;晚上10点,人身侵害类警情增加最显著……”这是上海市闵行区年度平安建设大数据。借助大数据,闵行区让社会治理变得更精细。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徐志发认为,有了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社会治理开始向精准预测、智能决策的精准治理方向迈进。
  “新基建”让社会治理更高效。
  “身穿黑色外套、黑色裤子,长发……”以前,通过这些特征寻找失踪人员可谓大海捞针。如今,在重庆市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将“黑色外套”、“黑色裤子”这些模糊的人物特征输入系统后,只需几秒钟,24小时内辖区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符合查询条件的几万张照片就跳了出来。再经过时间、地点等分析,就可以初步锁定失踪人员。
  3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大脑样板间”建成开放,集中展示了海淀区智能城市管理场景。”为防治污染,海淀区引入卫星遥感技术,每月采集城市地貌数据。通过比对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违规施工等问题。
  福建省福州市乌龙江湿地公园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进行河道巡检。工作人员戴上AR设备,眼前可直观看到河道相关信息,仿佛装上了一双“透视眼”,在地面就能完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常规巡检,还可根据异常提示快速定位问题,确定解决方案。
  “新基建”让群众办事“零跑腿”。
  四川省成都市的张女士很爱读书。以前,为了找一本书,她常常要跑好几家图书馆。现在,只要点开“天府市民云”APP,进入“图书馆”页面,就能查询到成都图书馆、青羊图书馆等10家图书馆的书目检索、借阅情况等信息。“全市的图书馆都能查,太方便了。”张女士说。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打造线上便民应用。北京市推出“北京通”APP,集合了结婚证、驾驶证等55类证照的办理事项;广东省上线“粤省事”
  “新基建”让城市更安全。
  疫情防控期间,“新基建”的作用凸显。实时监测辖区重点场所,实时掌握居民出入动态……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能够指挥调度16个下辖村居网格、63个疫情防控工作点开展智慧防疫。
  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多项技术,郭店街道实现了对疫情的高效防控。居民线上填写信息后,生成线上智慧通行证,这样工作人员就无需上门收集居民信息,实现了“无接触”社区服务。重点管控人员一旦外出,系统会立刻向值守人员报警,解决了开放式小区的管理难题。
  不止济南市,河南省郑州市部分社区安装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居民可以通过“刷脸”快速进入社区;辽宁省营口市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全市疫情一张图,提高了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效率……
  疫情防控期间还出现了一项重要数字技术创新——“健康码”。“健康码”用于对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目前已从局部试验发展到了全国推广。3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码”可以实现一码通行。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研究员表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一个重要考点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各部门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治理模式、优化治理流程,同时促进了通信、交通、公安等多系统数据对接,为提升治理能力积累了经验。
  加速智能生产
  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当前,“新基建”正为生产制造注入新动力。
  “新基建”催生了一批智能工厂。
  40台智能小车接管了平方米的工厂。这样的场景出现在重庆市长安民生物流公司的“智能仓”中。在这个拥有个存储库位的汽车物流厂房中,工作的主力*是40台灵活的自动引导搬运车——AGV小车。当零部件有出库需求时,系统发布指令给AGV小车,小车就会将零部件搬运至发货通道。工人只需要进行贴标签、发货等操作,仓内搬运工作均由AGV小车完成。
  “智能仓”只需几名工人值守,每小时可以实现箱汽车零部件出入库,每年为企业节省约万元成本。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智能仓”可以有效弥补用工缺口,让企业尽早复工复产。
  近日,智能生产制造再次获得*策支持。3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指出,引导平台增强5G、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支撑能力,强化设计、生产、运维、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功能集成。
  农业生产同样智能。
  如今,“云养牛”成为一种趋势。将奶牛全部连接上物联网,只需一部手机和一套软件就可以管理牧场了。这是蒙牛集团和阿里云联合打造的“数字奶源智慧牧场管理平台”。在部分农场,奶牛还配有计步器,根据奶牛每天的步数,系统可以判断出它们的健康状况。蒙牛集团首席信息官张决向本报表示,“有了智慧平台,多个牧场的万头奶牛就有了‘云管家’、‘云医生’。”
  “空气湿度76%,过高,应控制在70%以下。光照太强,注意检查土壤水分。”3月正值春耕时节,受到疫情影响,技术员文超无法及时回到福建省漳州市绿洲农业智慧园,但他可以通过手机对大棚进行实时监控并指导生产。这得益于农业智慧园引进的智能感应器、自动喷淋系统等一系列物联网设备。
  2月5日对外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新基建”让生产决策更加智能。
  随着物联网、5G网络和工业互联网的普及,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数据将得到有效收集和保存。经过深度分析,这些数据将为生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有97.8%的用户每次用水时长不超过5分钟,71.1%的用户用水时长在1分钟内。在加热方式上,日加热时间不超过60分钟的占比约38%,60—分钟的占比约28%……”这是海尔集团利用“海尔U+”大数据对电热水器用户进行的精准画像。有了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海尔在产品研发时可以在保障用户洗浴舒适的前提下,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节水节电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鹏翥认为,大数据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创新决策时遇到的信息不完整和分析不合理问题,能很好地帮助企业正确把握决策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方便民众生活
  “新基建”带来许多新的应用场景,极大方便了民众教育、医疗、出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疫情防控期间,“5G+教育”火了起来。
  2月28日下午,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0多名学生在“上海热线”网上一起观看了5G直播的“体育大课”,并跟着老师做中小学生武术操。
  此次“体育大课”由16台4K摄像机共同完成拍摄。技术人员实时采集每个摄像头的音、视频数据并进行拼接。16台摄像机拍摄的数据容量较大,而5G网络刚好可以满足带宽需求,让直播流畅进行。学生们可以通过滑动屏幕切换不同摄像头,多角度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
  “新基建”让医疗资源分配突破空间限制。
  “患者的病情复杂,存在代谢的问题、心动过缓的问题……”2月27日,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北京、上海、广州3地医疗专家通过“5G远程CT”进行在线诊疗。5G网络可以实时同步传输大量医疗影像,3地专家能够清楚看到患者CT、核磁等数据。
  5G网络具有高速率、广连接、低时延的特点。相关研究显示,5G网络下远程操控的延迟时间仅在20—30毫秒之间,而人每眨一次眼需要毫秒。也就是说,医生看到的5G传输画面已接近实时画面。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近日表示,中国的运营商和企业在5G发展过程中逐渐取得了领先地位。中国消费者对5G表现出更大的热情,更愿意接受创新服务和新终端。得益于与运营商早期合作试点的成果,中国工业制造、港口物流、交通出行、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企业也更愿意拥抱5G。
  “新基建”让居家生活更智能。
  “叮咚。”“请问要去几楼?”“6楼。”“请稍后。”这是乘梯人和电梯智能系统之间的对话。疫情防控期间,四川省绵阳市一家电梯公司研发出一款“智能防疫电梯”。乘坐电梯时无需碰触电梯按钮,通过语音或手机扫码就可以操作电梯。老旧电梯只需加装智能模块,就能升级为“智能防疫电梯”。
  如今,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网络让智能家居走入千家万户。“智能魔镜”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用户穿搭习惯为其提供穿着建议;“智能照明”可以感应室外光线,自动调整灯光明暗,更加节能实用;“智能扫地机器人”可以通过住户远程操控,按指定路线进行清扫……
  “新基建”将许多娱乐活动搬上云端。
  粉色的樱花次第开放,在微风中摇曳……这样的画面出现在5G直播活动中。受疫情影响,人们无法到武汉大学观赏樱花,但是可以线上“云赏樱”。3月12日,中国移动正式上线了“樱花树下·爱和希望”大型直播活动,通过5G+VR(虚拟现实技术)的方式带领游客“云旅游”。
  疫情防控期间,“云旅游”大受欢迎。大唐移动5G产品线副总裁李文表示,“与传统直播相比,5G+VR直播的形式具备全景、3D以及交互3个特点。5G带来的超低延迟满足了设备全景视频的分辨率和码率,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中国*策科学研究会经济*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新基建”涉及新的产业链重构,其上游是基站、天线、传感器、存储器、光纤光缆等,下游是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机床等终端硬件以及软件开发服务,呈现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点。可以说,每一细分领域都有巨大发展空间。

来源人民网

编辑韦依

编审晏海艳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基建将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