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那些皮肤囊肿们的恩怨情仇上
TUhjnbcbe - 2021/10/25 2:08:00
那些皮肤囊肿们的恩怨情仇(上)医院许敬华

特别说明:

本文双主角:脂囊瘤(皮脂腺囊肿),外毛根鞘囊肿

第一大配角:表皮样囊肿

友情客串:藏毛囊肿,毛母质瘤,耳廓假性囊肿

皮肤囊肿是一个巨大的家族,既有直系血亲,又有旁系分支,大体来说,皮肤囊肿几乎都是由皮肤附属器的上皮结构所形成,位于真皮内或皮下脂肪组织内。临床上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囊壁的结构及囊腔内容物可以将皮肤囊肿分为以下几大类型:复层鳞状上皮的皮肤囊肿、混合上皮囊肿、假复层柱状上皮囊肿、无上皮的皮肤囊肿及其它囊肿。其中复层鳞状上皮的皮肤囊肿最为多见,主要有表皮样囊肿、外毛根鞘囊肿、増生性外毛根鞘囊肿、毳毛囊肿、脂囊瘤、皮样囊肿等,常见于头皮、面部、躯干等部位。其次是无上皮的皮肤囊肿,主要有粘液样囊肿、耳廓假性囊肿、藏毛囊肿等分别多见于手指远端背侧、耳部梨状窝、骶尾部等。

在这个大家族中,如果按照发病率和人数来说,表皮样囊肿无疑是其他囊肿无可比拟的存在,但正因为它太过常见,失去了在本文中的大主角身份,由此引出我们的第一位主角---脂囊瘤(皮脂腺囊肿)。提到脂囊瘤,有点尴尬,多年以来,它的名字多变,与表皮样囊肿纠缠不清、相爱相杀,发病率来说皮肤所有囊肿中表皮囊占90%,脂囊瘤仅仅占0.1%。其实按照起源部位不同,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表皮囊起源于毛囊漏斗部,而脂囊瘤起源于皮脂腺导管(图1,2图片来源于“衡道病理”)。

图1皮肤毛囊层次

图2囊肿起源部位与类型

脂囊瘤并非真正的囊肿,而是一种潴留性囊肿;它是由于皮脂腺导管因某些原因闭塞或狭窄致使皮脂淤积所形成的,其中多为先天性。皮脂腺囊肿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其中以青年多见,好发于头部、面部、臀部及背部,也可发生于阴囊等处。

理论上讲脂囊瘤的声像图应该具有的表现是:皮下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内部回声均质,当合并感染时,内部回声复杂;常可探及斜行向体表延伸的扩张窦道(皮脂腺管)。下面我院(医院)五年随访总结的6例病理证实的脂囊瘤声像图表现(图3--8)。

图3右侧耳后皮下脂囊瘤,内见细小回声及片状高回声(最大一例)

图4左侧眉弓皮下脂囊瘤,内部回声不均

图5左侧头顶部皮下脂囊瘤,内部不均等回声

图6左侧头顶部皮下脂囊瘤,内部等回声尚均匀

图7左大腿内侧皮下脂囊瘤,内部低回声尚均匀

图8右侧胸部皮下脂囊瘤,内部呈均匀等回声

以上6例脂囊瘤的声像图表现与理论上应该具有的表现差异较大,本组病例内部回声并不统一,真正后方回声增强者仅1例,超声能识别为传统的无回声者仅1例,所谓的常可见向皮肤延伸的窦道样回声6例均未见到;而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的向皮肤延伸窦道样的皮下包块,基本上都是表皮样囊肿(图9--11)。

图9上背部偏左侧皮下表皮样囊肿(窦道延伸至皮肤)

图10后颈部皮下表皮样囊肿(窦道延伸至皮肤)

图11右侧肩背部表皮样囊肿(窦道延伸至皮肤)

另外,第一例(图3所示)患者,囊肿接近耳廓区,使人联想到耳廓假性囊肿,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临床表现为耳前上表面无痛性肿块,非常常见,以成年男性多见,多为单耳发病,是软骨腔内充满液体,因腔体缺乏上皮细胞而被称为假性囊肿(图12)。

图12左侧耳廓假性囊肿,内见分隔强回声

因脂囊瘤比较罕见,本组病例数过少,本人试着总结下声像图特点:1、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2、内部回声多表现为等回声或稍低回声,很少无回声;3、内部无血流信号。至于“后方回声增强”,这一点个人认为不应放在声像图特点内。从病理上看,脂囊瘤内部应该是潴留的皮脂,而皮脂是多种脂质类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甘油三酯,蜡酯,角鲨烯等脂质;想象一下,富含脂质类的脂囊瘤在声像图上后方不衰减已是万幸,就不要再奢求后方回声增强了吧,在这里我们还注意到几乎所有的表皮囊后方回声都是增强的,由此可见,脂囊瘤和表皮囊从外到内是真滴不一样。可惜,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门诊外科医生把发病率最高的表皮囊叫做皮脂腺囊肿(脂囊瘤)。还有值得探讨的声像图特点“常可探及斜行向体表延伸的扩张窦道(皮脂腺管)”,这一点本组病例未见,上面也讲过这种窦道样回声更常见于表皮样囊肿,但本组病例数太少,不能以偏概全,我猜,还是应该有这样脂囊瘤病例存在的。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本文所有病例的超声图医院超声医学科行超声检查后经病理证实的,仅供张华斌老师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皮肤囊肿们的恩怨情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