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培养一个ldquo一看就哭rdqu
TUhjnbcbe - 2021/2/7 20:03: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眼泪”可以消解压力

人类有一大抗压能力,那就是“眼泪”。

世界上,“眼泪”中正藏着对抗身体性压力路径的力量。

我们眼中流出的“三种泪”

虽说都是“眼泪”,但人类的眼泪不止一种。

我们有三种眼泪。

一种是“基础分泌的眼泪”,这是保护眼睛、滋润眼睛的眼泪。眼睛疲劳、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空调的普及等原因导致“干眼症”,就是这种基础分泌的眼泪不足造成的。

第二种是有灰尘进入眼睛、切大蒜等时候流的“反射性的眼泪”。这种眼泪能吸取进入眼内的异物。

第三种是悲伤时感动是流的“动情之泪”。这种眼泪只有人能流,有抗压能力。

人类第一次流泪的原因是身体性压力。肚子饿了,喉咙干了,尿布湿了,感到疼痛,感到任何“不快=压力”时,都会哭。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只要哭就能消解压力。

但是,随着成长,眼泪有了另一个目的。那就是靠流泪,让父母和周围的人理解自己有了压力,以及需要处理这种压力。

适合在人前流的泪,不适合在人前流的泪

虽说哭泣很有好处,但在人前流泪,还是要看时间、地点和对象,不然会造成麻烦。

在人前流泪,和孩子的压力哭泣一样,是把自己的压力施加给别人的行为。人们会无意识中感受到这种压力,有人在自己面前哭的时候,会感到讨厌。

例如在办公室,女职员被上司狠狠批评后哭了,这是常有的事,即使明显是下属的错,上司也会马上变成坏人。

这是因为周围的人对下属的眼泪比对上司的愤怒更有同感。

诸如此类,“哭泣”是有着很强影响力的行为。

周围有人哭,很难无视。

因此,哭要看时间、地点、对象,这是作为成人最低限度的礼仪,希望大家注意。

成人在人前可以流的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运动会上看到的运动员的眼泪。这虽然是在人前流的泪,然而不但不会被讨厌,还会让多数人感动地接受。

二者有何区别呢?

运动选手的泪被接受,是因为那不是在压力下流的泪,而是在压力“完结时”流的泪。选手在比赛结束时,从漫长的压力状态中解放出来,流出喜悦或是悲伤之泪,这种解放感,旁观的人也能感受到。随之哭泣的人,同时也体会到了“压力下的解放”。

作为成人,不能把自己的压力强加给别人。

所以,不能哭的时候,就算想哭,也要去没有人的地方,自己一个人哭。在可以大声哭的地方,尽情哭泣,会很爽快。

工作中,比起强忍着哭泣处于压力状态,哭出来更清爽,转换心情面对工作,效率会更高。

挑部煽情的作品,来个“周末哭泣”

需要的时候,不要勉强,放声大哭很重要。我建议大家,为了在必要时能哭出来,平时也要定期流感动之泪。

因为流感动之泪不光能消解压力,同时也能加强同感脑的功能。

同感脑平时并不兴奋,处于冷静状态。这个冷静的大脑,在哭泣之前,会出现令人吃惊的兴奋状态。

我只要看脑血流量图,就能在实验对象哭出来之前,得知他“马上就要哭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在发生“哭泣”这一反应之前,脑已经起了变化。

不过,一直以来忍着不哭的人,或是血清素神经功能低下的人,就算想哭也哭不出来。这还是因为脑的功能低下,不容易发生“脑的变化”。

我在哭泣试验中经常用到《萤火虫之墓》这部电影,有趣的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比第一次看的人能更早哭出来。

已经知道内容了,不是应该不容易哭吗?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以前看过哭泣的“经验”,缩短了产生同感的过程。而且,哭的时候,以前看过的人也更强烈。这是因为反复看,共鸣度加深了。

培养一个“一看就哭”的死穴

实际上,我也有一个“看了就哭”的死穴。

那就是歌曲《向日葵》,是索菲亚·罗兰和马塞洛·马斯特罗昂尼主演的电影主题曲,我只要一听就会“哭出来”。这也是因为以前看过这部电影,一听到音乐,电影的情节就会像走马灯一样在脑中复苏,眼泪就开了闸。

有个“一看就哭”的死穴,马上就能进入哭泣状态,对消解压力很有效。大家也培养一个这样的“死穴”吧。

晚上哭比早上哭好,同样,周末哭比周一哭效果好。

工作了一个星期,堆积了一周的压力,随着眼泪洗去,用清爽的大脑迎接周末,这样一定能养精蓄锐,迎接新的一周。

哭泣的加倍效果

成人的眼泪基本上都是独自一人流的,有时,和别人分享眼泪更有利于消解压力。那就是拥有同样痛苦的人一起流泪的时候。

例如,交通事故造成了很多遇难者,开遗属会的时候,家属互相分享自己的回忆和经验,一起流泪,可以互相分担痛苦和悲伤。

之所以拥有同样痛苦的人要这样做,是因为这些人拥有更多的“同感”。同感的力量很大。光是看电影和电视,自己产生同感,就会流眼泪。拥有同样痛苦的人,互相产生共鸣,同感脑的兴奋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也许就像音叉产生共鸣一样,双方的同感脑产生共鸣,会剧烈地兴奋。如果能让同感脑剧烈兴奋,哭出来,就能取得比哭泣更好的治愈效果。

我把这看做大脑发达的人类才有的“语言疏导”。比较常见的是上班族喝酒后互相抱怨,这是一种语言疏导,听失恋的朋友倾诉,一起悲伤,安慰他,也是这种性质的行为。

使用各种各样语言的疏导中,效果最大是“拥有共同痛苦的人互相倾诉,一起流泪”。

互相产生同感,会带来极大的喜悦。

恋人之间一再约会,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通过一起做同一件事积累“同感”。所以,恋人、夫妇、情侣一起看感人的电影,一起流泪,是很好的压力消除法。

有同伴的人,不妨都试一试。

版权说明:本文作者/有田秀穗,节选自《消除压力,从大脑开始》,本文转载已获得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养一个ldquo一看就哭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