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设计破解城乡“科技鸿沟”-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2007年国家批准成都市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四川探索建立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专家大院、农村信息化、农业科技园区,通过推进城市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重心下移,引导人才、技术、项目、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不断增强农村科技供给能力,积极破解城乡发展中的“科技鸿沟”。
科技特派员——破解城乡“人才鸿沟”
四川是全国首批科技特派员试点省之一。2006年以来,全省以创新创业为主体,着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先后构建了现代畜牧业、现代节水农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科技特派员团队。截至去年12月,全省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县(市、区)已有126个。先后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551个,其中法人科技特派员119个;选派科技特派员7447人,其中农村信息科技特派员2606人。
广大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农业产业之中。先后实施科技开发项目957项,总投资13.6亿元,银行贷款4.03亿元。形成利益共同体454个,创办农业企业328家,其中龙头企业178家,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1562个。引进新品种1355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204项,培训农民310.6万人次,发放科普资料631万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在遍布全省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建设中,省级财*专项资金投入160万元,市县财*专项资金投入1940万元。建立科技特派员培训机构81个,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平台537个。
随着城乡统筹科技行动的实施,我省将继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力度,创新制度设计,围绕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到2012年,将再建科技特派员团队260个,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平台660个,直接带动农户人均收入年同比增长10%以上,使农业科技与生产实践形成有效对接。
科技专家大院——建立“帮学研培”农业基地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形成市场化的经济实体为主要发展方向,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推广、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
近年来,省科技厅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全省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16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46个;常驻专家852人,服务覆盖21个市(州)、124个县(市、区);推广技术907项,培训农民85.44万人次。
随着城乡统筹科技行动的实施,我省将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的示范推广,鼓励探索创新与多元化发展,做到依托一个科研实体,围绕一个主导产业,聘请一位首席专家,兴办一个培训机构,建设一处科技示范园,把专家大院建设成为科研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农村信息化——跨越城乡“信息鸿沟”
我省农村信息化发展较快,在西部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全省已实现光缆区县全覆盖和电话乡镇全覆盖,建设中国星火计划四川、四川农业科技110等涉农站300多个,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实现省、市、县、乡四级信息服务络贯通,乡(镇)信息服务站比例达到65%,远远超出了全国41%的平均水平。
全省在抓好信息发布栏、信息简报等传统农村信息服务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利用语音电话、可视电话、电视上、短信、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等新型传媒方式传播农村信息。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96999”(农经)、“96168”(电信)、“12590123”(移动)、“10109555”(联通)、962810(四川农业科技110)等农村信息语音服务平台。通过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建立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将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随着城乡统筹科技行动的实施,预计到2012年,我省将建设完成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个、市级服务平台3个、县级服务平台10个、乡村服务站300个,建立省农业共享数据中心1个,省级指挥中心专家库1个,市、县级专家应急服务队伍13个,乡、村级信息服务队伍200个。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有效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城乡创新要素高度汇聚,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把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作为主要内容,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成为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目前,全省现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三家——乐山、广安、雅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及四川省畜牧高科技示范园区、川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2家。为了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随着城乡统筹科技行动的实施,四川省科技厅将通过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程,重点建设50个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使园区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科技行动“八大工程”一览
为明确近期工作抓手,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提出了到2012年科技服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八大工程”,即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程、丘区农民双技能培训工程、藏区科普推广工程、城乡结合部污染治理科技示范工程。
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构建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团队,年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12000人次;健全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平台;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服务长效机制和多种模式;研究制定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配套*策与评价体系。
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构建集络传输、农业科技110、视频服务等多种传输平台为一体的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省农业共享数据中心,建立完善市/县/乡镇综合服务平台、村级信息服务站,形成不同层次的、上下联动的农村信息化组织运行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发展。
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突破良种育繁、标准化种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机械化生产、节水农业等7类核心技术。打造动植物超级种、生物农药、现代奶制品、新型高效兽用疫苗及兽药、生物饲料、富营养安全肉制品、生物质液体燃料等7类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首批启动生猪、蔬菜、薯类、家兔、茶叶、柑橘、食用菌、蚕桑等8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形成统筹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在科技部有力帮助下,继续在彭州市新*村、绵竹市棚花村、都江堰市高原村和安县柏杨村,分别开展集镇型、庭院型、生态型和散居型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示范。通过部省、市、县联动、产学研结合,着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和生态家园,促进灾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工程。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重点建设50个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农业科技园区“三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科技带动能力;着力培育壮大园区龙头企业,使园区发展成为科技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丘区农民双技能培训工程。解决丘区资源少、人口多的发展难题,开展优质粮油、畜禽、果蔬、茶叶等务农技能培训;开展传统手工艺、风味食品,以及与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汽车产业等务工技能培训。既促进留乡农民就地务农兴业、增产增收,又促进农民非农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藏区科普推广工程。针对科技传播薄弱地带,强化藏区科普能力建设,构筑城乡共享科普信息平台;编写制作藏汉双语科普读物和科普音像资料;围绕藏区特色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推进藏区科技服务民生。通过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造就新型农牧民,推动和谐美好新藏区建设。
城乡结合部污染治理科技示范工程。加强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土壤重金属与农药污染生物修复、城郊河道生物修复与景观建设等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开展城乡结合部污染治理科技试点8-10个,建立适合我省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特点的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促进城乡环境协调发展。(本文来源: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