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条”到“新十条”,短短一个月,疫情防控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医院面临新一轮考验。近日,记医院相关科室,探访目前该院医疗救治工作基本情况及坚守一线拼搏奉献的医护人员。上午9时40分,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的护士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检测等初诊筛查。随后,诊查桌前4名医生分诊,为患者进行下一步诊疗。“现在的急诊量每天在人次左右,是平时的3到3.5倍。”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少波告诉记者,医护人员从12月10日左右开始陆续感染新冠病毒,但由于目前工作量骤增、人手严重不足,医护人员都在带病坚守,希望大家多一份包容,给一线医护人员更多支持与理解。在急诊科,来诊患者大部分是有心脑血管、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引发了重症肺炎和危重症肺炎。李少波说,来诊患者将按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一级二级是危重症患者,通常有呼吸衰竭、多脏器衰竭、低氧血症等表现,这些患者要送到抢救室进行急救;三级四级是普通急诊患者,将按照国家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行标准化诊疗,完成相关的化验检查后,需要住院的患者转送呼吸科病房治疗。上午10时10分,CT磁共振室门口不间断地有患者排队等待检查,医护人员每天提前1小时上班,全员高强度满负荷工作。“以前出片时间在2小时左右,现在我们保证在1个小时之内全部出片。”医院CT磁共振室主任郑鹏宇介绍,为保证急诊、门诊和住院的患者能够及时进行CT检查,CT磁共振室几乎是24小时运转,平时患者量每天在人左右,最近一周每天都在到人次。“所有医护人员都坚守岗位,很多同事为了减少去卫生间的频次,都不敢喝水,一坐就是10个小时。”上午10时40分,呼吸二科病区医护人员的脚步匆忙。医生们查房、问诊,为患者制订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护士们在配药间、病房之间穿梭忙碌。医院呼吸二科护士郑惠文12月下旬感染了新冠病毒,吃着退烧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郑惠文说:“这个病区以前是耳鼻喉科的病房,护士也都是耳鼻喉科的护士,呼吸二科才组建不久,我们全员都是加班加点地干,没有休息。可以说跟以前相比,现在的工作量翻倍。”为缓解患者就医压力,确保重症肺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医院全力做好医疗资源统筹调配,将原有耳鼻喉科、骨科、儿科等病区临时改造为呼吸科病区,集中收治相关患者。医院副院长滕国志说:“我们目前有6个呼吸科病区,将原有的50张床位增加至多张。同时调配了优秀的呼吸科、心内科、肾内科、神经科、消化科以及部分儿科、外科医生,充实到临床一线。”医院党委同时成立了临床救治专家组、临床管理组、临床医疗保障组、临床院感组和管理组,其中,临床救治专家组由营口市资深的呼吸科、感染科、心内科等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到临床一线指导医护人员做好综合性的保障和治疗。药品保障方面,滕国志表示,医院增加了抢救、退热止痛、中药和抗病毒类药品储备,可以满足目前临床需求。
监制/张旭勇朱琳
记者/王萌编辑/崔玺
责编/魏家鹏制作/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