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距今已经过去87年。在那个看似科学不太发达的年代里,却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当年发生在营口的坠龙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搜图编辑
龙是一种身形庞大的生物,能上天,也能下海,可谓海陆空没有它不能去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它十分敬畏,而且作为一种图腾存在,成为了先祖们的精神寄托。
后来直接成了帝王身份的象征,皇帝身上穿的是龙袍,坐的是龙椅,而且只能帝王才能使用龙的图腾。早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就有对龙很形象的描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不仅如此,在《本草纲目·翼》云还提到,龙这种生物本领十分强大,它能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试想一下,这样的动物活生生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但据记载,年8月8日这一天,有人在距离辽河入海口的十公里之处的芦苇丝中发现了一条龙,是的你没有听错,是一条龙,只不过已经死了,尸体散发着腥臭味。即便如此,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生物,所以围观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
这不是凭空说出来的,当年的《盛京时报》上面详细地刊登了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是能上天入地的龙,为何会惨死在这样一个芦苇丝中?这条龙的骸骨后来又去了哪里?
经过详细的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条龙并不是在当地第一次出现了,在死之前还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年7月,也就是在它死前的一个月,有人看见一个庞大的身影从天上“坠落”下来。注意,是坠落,而且是从天上,落下来竟然还是活的。
不得不说,这龙确实挺厉害,要换做其他的生物,这坠落下来就已经一命呜呼了。这条龙搁浅在田庄台上后,还有明显的生命迹象。当地村民立即组织营救,不仅为它搭建了凉棚,还不停地给龙身上浇水,内心的敬畏促使人们自发去做这些事情。
现场还有和尚进行超度,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几天都是暴雨天气,涨水之后,龙就不见了,自然是游走了。本以为就这样结束了,不曾想七月末这条龙再一次坠落,《盛京时报》上也有记载:“7月28日一条龙在营口的天空降而升”。
这不过这一次,龙损坏了很多东西,村民们的船只还有厂房,甚至还有九个人在这次事件中丢掉了性命。接下来就是年8月8日这一天发现了龙的尸体,也就是第三次坠落后的结局。可以想到的是,第二次应该是这条龙在做生命最后的挣扎了。
既然有媒体的报道,还有众多的目击者,那龙的骸骨之后又去了哪里呢?当年龙的尸体是被运往了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主要是给大家参观。参观之后,便拉到了一个大学里面做成了标本,以便长时间保存。
在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了,因为时局原因,龙骨自然也就遗失了,到底去了哪里,没有人说得上来。“营口坠龙”事件也就成为了一段缥缈的往事,几乎没有人再提。
可尘封的往事总是会有人不经意间提起,年的时候,辽宁营口有一个名叫孙正仁的老人主动上交了几块“龙骨”,目的是要证明年坠龙事件的真实性。但因为时间过去太久,工作人员以为老人是来捣乱的,所以简单听了之后,就把孙正仁打发回家了。
无独有偶,孙正仁来之后不久,当年《盛京时报》上报道的“蛟龙涸毙”的消息再次被重视,相关人员到当地去一了解,老人们都一致的回答当年是亲眼见过真龙的。
随后孙正仁上交的“龙骨”进入了化验阶段,结果出来之后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这虽然不是什么龙骨,但却是几块距今约一万多年的野马化石,这些野马生活在史前第四纪。老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化石,也确实难以揣摩。
而对于龙这种生物究竟是否真实存在过,一直备受争议。不过在历史上一直都记载可以看出,不会是简单的杜撰出来的产物,至少会有一个原型,不然帝王们也不会拿龙的图腾来作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您觉得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