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文化成如果文物会说话营口市博物 [复制链接]

1#
为什么长白癜风 https://m.39.net/news/a_5969989.html

今天做客到《主播带你去旅行》的嘉宾为营口市博物馆副馆长王永梅

主持人远方和子兴

人·文·化·成

对于文化二字的含义通常是“一人一议,十人十议”,但文化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那么在本专栏中,小编将通过这三个特点带你了解营口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营口是怎样的角色?营口的山川河流会有怎么样的故事?营口人是怎样的性格?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

每周一,跟着小编观乎人文,以化成“营口”。

第六期——营口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介绍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不只单纯承载文物展示的作用,更是承担着一座城市精神上的“武道场”责任,用件件展品连接着本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今天跟着小编,看看营口市博物馆这些馆藏文物会怎样的介绍自己,又是怎样述说自己与营口这座城的渊源。

营口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多彩,有驰名中外的金牛山遗址出土的人类和哺乳动物化石以及铜器、陶瓷器、钱币、书画、火花、皮影、度量衡、织绣等十四个类别的馆藏文物,共计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件(套);二级文物59件(套);三级文物件(套),其余为一般级别文物。现有《营口古代文明展》、《营口近代历史图片展》、《贾平西美术馆》三个基本陈列常年对外免费开放,同时还有各类不断更新的专题展览对外开放。

现有十四个类别的馆藏品,其中火花、度量衡、皮影、钱币、砚台等类别自成体系,数量丰富、品种齐全、品相完好,相继被制作成专题展览和流动展览,其中以火花和皮影制作完成的两个流动展览经常被省内其他兄弟馆借展,加强了馆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馆藏火花

——我是“火花”,火柴盒上的花样艺术。

营口市博物馆馆藏火花《京剧脸谱》系列

“火花”是火柴商标的雅称,又称“火柴盒贴画”、“火柴盒商标”、“火柴招纸”等,它和邮票、钱币、烟标、酒标合称为世界五大收藏体系。

营口市博物馆馆藏火花《民俗艺术》系列

“火花”就印制讲,它既有传统的木板雕镂,又有现代的胶版、铜锌版和三色彩版印制,包含了印刷技术的各个发展阶段;就形制讲,它既有单枚小张和小套联花,又有系列联花和大组套花,与邮票并驾齐驱,蔚为壮观。火花类别大致可分为卡标、卷标、贴标、中标、箱标、大盒标;或分为单枚套、多枚套、主题套、连环套、联张套、子母套;还可分为商标火花、艺术火花、广告火花、宣传火花等。

营口市博物馆馆藏火花《外国火花》系列

目前我馆现有火花件(套),余枚,包含各种印制、形制和类别。按照火花画面所呈现的内容,我馆将火花分为十个部分进行保管和展出。分为京剧脸谱、风景名胜、动物世界、花鸟鱼虫、书画艺术、历史典故、民俗艺术、体育运动、道德情操、外国火花。其中外国火花是馆藏火花中的珍品,主要为前苏联、美国、日本等国的火花。美国火花色彩对比强烈,多采用红、*、绿等色,内容以人物为主。前苏联火花大多表现航天技术、卫星、人物等,反映了前苏联科学技术的发达。日本火花涉及范围广,颇具民族性,色彩比较淡雅,简练、秀气、小巧、精致,很具欣赏性。

馆藏皮影

——我是盖州皮影,一个光与影的古老民间艺术。

营口市博物馆馆藏皮影为盖州皮影,属于辽南皮影,是在北派影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博物馆中现有皮影藏品余件,包括影人头茬、戳子、砌末、影戏唱本、乐器等。其种类齐全,制作精美,可与著名的河北驴皮影和西北牛皮影相媲美,具有浓郁的辽南民俗风格。辽南皮影在辽南地区众多的民间艺术中,以其独有夸张的艺术造型,人、物相形互动的表演形式,锣鼓弦乐渲染出的热闹气氛,唱腔念白展示出的过硬功底,娴熟灵活的表演技巧,充满灵动的影人形象,令人无不为之惊叹,深受辽南百姓的喜爱。

皮影头茬

影人一般由头茬和戳子组成,演出时还需要有砌末,也就是场景道具。

皮影头茬,指的是皮影“影人”的头部,是可以与“影身”分开、合成的一个“影人”部件。影人头茬在刻画人物表现上手法多种多样,内涵也十分丰富。它既涵盖了人物的忠、奸、善、恶等形象元素;也涵盖了男、女、老、幼等生理元素,同时也包括了人物的智、勇、鲁、直等性格元素;喜、怒、哀、乐等情感元素......所以,皮影头茬是表现人物年龄、性格、身份、地位、容貌等特征的重要部位,是人物表现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皮影造型艺术的精华所在。由于影人是在平面的影窗上作前后活动的表演,所以影人头部的造型一般多采用五分面和七分面的雕刻方法。五分面也叫“正侧面”或“五分脸”,五分面用来表现忠诚、善良等一些正面人物;七分面也叫“半侧面脸”或“七分脸”用来表现奸恶、诙谐、狡诈等丑角和反面人物。也有些是完全正面的脸谱造型,如“变脸”、“血头”这种全脸显影一般用于专茬。

皮影戳子

皮影的戳子又叫皮影身段,也叫皮影服饰。戳子是影人的躯干部分,影人通过肢体包括手、臂、腰、腿、脚的形态、动作姿势、动作幅度,来体现或是奔跑状、或是拥抱状、或闲庭信步状、或作婀娜多姿状、或忸怩作态状,来反映人物的行动状态,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肢体语言)。皮影服饰有很多种类,不同服饰的款式、花纹,代表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和等级。为了区别男女服饰,皮影雕刻艺人们用影人脚上穿的不同鞋子来表明性别。一般来说,脚穿朝靴、平底高腰靴、战靴的服饰为男性装束;脚穿高跟鞋(旧时称弓鞋或称寸子鞋)、绣花鞋的为女性装扮。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等级、地位,辽南皮影服饰可分为蟒、靠、铠、氅、袍、衫、衣等类。

皮影砌末

辽南皮影戏中的砌末是指皮影演出时使用的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人们也常常把它叫“道具”。它具有独特的象征性和夸张的装饰性。砌末可分为:场片(包括外场场景如亭台楼阁,内场场景如桌、椅、凳、花盆等)、交通工具(如车、船、象撵等)、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飞禽瑞兽(狮、虎、豹、麒麟、蜻蜓、蝴蝶、鱼、虾等)等。

馆藏度量衡

——我是度量衡,是人类计量活动的重要内容。

度量衡是人类计量活动的重要内容,伴随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国的度量衡更以其独立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对历史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度量衡的诞生和使用,使人类逐渐掌握了自然界中物质与现象的需求,逐渐认识了社会生产、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规范,逐渐完善了商业活动中文明诚信的标准。营口是近代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埠,汇通天下,财雄四海,国外商人咸至,国内商贾云集,一时间贸易频仍,交易顿起,度量衡成为各大票号、商号中的必备之物。林林种种的度量衡器在这里交流和融汇,既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又联袂演绎着活剧,成为近代营口商业繁荣的实物见证。营口近代商业史册璀璨,度量衡跃然其上,它昭示了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

清乌木尺(度器)

度是长度单位的名称,在寸、咫、尺、丈、寻、常、仞这些中国古代度的名称中,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清末民国时期,营口地区计量长度用具(尺)形制十分复杂,名称各异,长短不一。由于营口是中国东北最早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下开放的通商口岸,具有很深的半殖民地性质,清*府既无力抵制各国度器在中国的使用,也无力统一国内的度器,因此造成了从制度到器具等各方面的混乱。

当时营口经济生活中使用的度器有以下各种:营造尺、官尺、木尺、曲尺、苏尺、布尺、裁尺、机尺、量地尺、五尺杆子、丈尺绳子、皮尺、米尺、日本曲尺、俄国尺等。

清光绪“公平交易、官斗较准”倒梯形木

量器是中国古代社会计算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升是容量的基本单位,斗和斛则为实用单位。营口地区清末民初时期的量具名称复杂,大小不一,公私兼造,验印不严。尤其日式、俄式、美式等外国量器在贸易市场的使用,更使量制乱上加乱。由于度量衡制度的混乱,给官僚、地主、奸商提供了大发不义之财的方便条件,如“出九进十一”、“大秤进小秤出”、“大斗进小斗出”等,便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当时营口地区的量具主要有:满族斗、满铁斗、官斗、商斗、河斗、陆斗、私斗等。

民国楠木盒骨杆戥子(衡器)

衡是重量单位的名称,中国古代以铢、两、斤、钧、石五者用作重量的单位。清末民初的*府曾多次提出并推行库平和米突制,以统一市场的衡制,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营口社会,商帮林立,地域特殊,外国势力猖獗,根本无法统一衡制,呈现出官、商、私,外多种衡器并存的局面。当时主要的衡器有:官秤、市称、杆秤、司马称、戥子、丝平、火号平、盘秤、天平等。

辽代金臂钏

——我是辽代金臂钏,是展现辽代女性上臂丰满魅力的精美饰品。

营口市博物馆馆藏辽代金臂钏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盖州市红花峪乡。该臂钏为纯金锤制,由扁条状金条环绕而成,两端渐细,呈细丝状缠绕在里圈金环条上,可调节松紧。

钏来源于镯,汉族传统腕饰,镯并在一起称为钏,亦称“跳脱”。多由金、银、玉、玻璃等制成。钏戴在臂上称臂钏,戴在腕上称腕钏。西汉以后佩戴臂钏之风盛行,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钏装饰手臂已很普遍。这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饰物,适合于上臂滚圆修长的女性,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浑圆的魅力。唐代由于金银器盛行,因此臂钏的质地以金质为佳,其工艺精湛、制作精美。唐代末期,高度发达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传入契丹,这件馆藏的辽代金臂钏即为唐代制金工艺,它的样式为自由伸缩型,可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为辽代妇女戴在手臂上的装饰物。

金酱釉剔花卷草纹罐

——我是金酱釉剔花卷草纹罐,是金元时期北方独具特色的民窑器物。

营口市博物馆馆藏金酱釉剔花卷草纹罐为国家一级文物,20世纪八十年代盖州市红旗乡胜利村出土。直口内敛,溜肩鼓腹,圈足外侈。外施酱色釉不到底,腹部以弦纹相隔上下两区,剔划卷草花纹。

剔划也称雕釉,为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是施釉后按花纹要求剔去花纹以外的空间,露出瓷胎,从而形成胎与釉的色泽对比,具有强烈的立体层次感。金元时期北方地区盛行剔花装饰,以黑釉为主,在瓶、罐、缸等器物上剔刻简练的纹饰,独具一格。此罐造型质朴粗犷,剔划线条活泼流畅,在简单中显出丰富的变化。为金元时期北方独具特色的民窑器物。

清代铜鎏金佛塔

——我是清代铜鎏金佛塔,是藏传佛教的文物精品。

塔,起源于古印度,是佛教用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经或埋藏僧人遗骨的建筑。最初的汉译音称为“窣堵坡”、“浮屠”、“佛图”,至魏晋南北朝时翻译佛经的人才造了个“塔”字来译称这种佛教建筑。印度初期的塔为覆钵形的窣堵坡式。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塔的造型也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花塔等。元代,窣堵坡式的喇嘛塔开始在中国盛行。喇嘛塔是藏传佛教的建塔形式,其造型构造近于古印度窣堵坡式,下部有圆形或方形的底座,座上建有覆钵形塔身,塔顶安设塔刹。

这件营口市博物馆馆藏的清代铜鎏金佛塔,就是一件藏传佛教的喇嘛塔。该塔为铜质鎏金,正方形须弥座。座身每面各铸双狮相对戏火珠图案,边框均铸有精美的花纹。座上方为半椎形塔基,其上为覆钵式喇嘛塔身,正面有卧式佛龛,内有千手佛(现已失),塔身用璎珞图案装饰。最上方为圆椎形塔柱,伞盖式塔盖,盖顶为新月形塔刹。整件器物通体鎏金,光华四溢,纹饰极其精美华丽,制作工艺十分精湛,是一件难得的佛教文物精品。

清乾隆雕勾云纹青玉画别子

——我是清乾隆雕勾云纹青玉画别子,是用来别系固定《剡溪云树图》的器物。

营口市博物馆馆藏清乾隆雕勾云纹青玉画

器物呈U型,分长短颈,U型的底部雕成夔首纹,长颈部分宽大,为别画端。短颈部分为画别尾扣端,其上有长条形镂空偏穿,用以穿涤带连接手卷包首,捆扎手卷。画别子纵向略呈弧状,正面浅浮雕勾云纹,背面墨刻隶书:“乾隆御赏·赵元剡溪云树真迹”12字。该青玉书画别子为清乾隆时装裱书画手卷《剡溪云树图》所配置,是当时隶属于内务府的清宫造办处制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营口市文物店从市内百姓手中收购此画别子,但遗憾的是,当时赵元《剡溪云树图》画作不知去向,也不知此画别子是何时与书画手卷分离的。年11月,《剡溪云树图》惊现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估价万—万,以报价万未成交。现《剡溪云树图》藏于何处我们不得而知,但希望有一天该青玉画别子能与《剡溪云树图》手卷合二为一,成就一段完美的佳话。

营口市博物馆中这些藏品表达的不只是曾经在营口这片热土上的艺术与生活,更是用沉默的方式描述了营口在历史洪流中的经济、*治和文化,博物馆中除了本文的介绍藏品之外,仍有很多未能一一展现,等待着人们亲自一览它们的真容。

营口市博物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