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萤火虫之墓幕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4653830.html

作为高畑勋先生在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后的导演的第一部作品,30年前与《龙猫》同日上映的《萤火虫之墓》曾以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和发人深省的内涵打动了无数的吉卜力粉丝。其中许多经典情节相信各位至今想起都忍不住为之动容。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萤火虫之墓》幕后的故事。

《萤火虫之墓》的创作目标

高畑在制作《萤火虫之墓》时,首先写了一篇总结电影创作目标的文章。这篇文章不仅成为了《萤火虫之墓》的企划书和制作发表会的发表资料,剧场用的小册子上也使用了这篇文章。

高畑先生在文中这样写道:“萤火虫之墓中的清太就像是现代的少年穿越到那个不幸的时代一样。战后已经过了四十年,再没有比现代更能对清太的活法和死状产生共鸣的时代了。就是因为处于现在这个时代,我才想把它做成电影。迄今为止,我们在动画中,一直描绘的都是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在逆境中迎难而上的少年少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绝对无法克服的逆境的。这个逆境有可能是变作战场的城市和村庄,也有可能是化作魔*的人心。在这种状况下,非死不可的往往是心地善良的现代年轻人,他们可能占了我们中的半数。在动画当中描绘勇气、希望与坚强固然很重要,但首要的应该是去制作能令人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的作品。”

高畑先生的上述想法,通过电影最终一幕兄妹死去之后望着对面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夜景的场面表现了出来。

“要画出真实的日本人”

《萤火虫之墓》在电影制作表现上的中心是——“要画出真实的日本人”。高畑勋先生曾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挑战。首先,既要捕捉到“完全符合现实主义的日本人的性格”,又要把这个特点并不是基于漫画式的轻蔑夸张,而是在可以保持日本人乃至东亚人的尊严的同时表现出幽默感。其次,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要符合人物的年龄。高畑先生将这些难题交给了负责人物设计的近藤喜文先生来解决。最后,近藤先生圆满地实现了高畑先生的要求。

另外,为了抓住四岁的节子的神态与感觉,美术监督山本先生四岁的女儿成为了素描模特。制作人员还到附近的幼儿园去观察四岁的孩子。而作为高畑勋先生作品的常态,为了准确地描绘出故事背景,制作中还对各种事物展开深入的调查。大到B29轰炸机的飞行路线、燃烧弹的内部构造,小到糖果罐、录音机等等都在片中得到了真实的还原。

《萤火虫之墓》小说的原作者野坂昭如先生在看到制作中的画面时大为惊讶,甚至写了一篇名为《动画可畏》的短文来表达自己受到的触动。

《萤火虫之墓》与《龙猫》的新尝试

作为新的尝试,在《龙猫》和《萤火虫之墓》中,人物的轮廓线都选用了茶色而不是黑色。通常都是用黑色炭笔描图纸来描绘的,但是黑色轮廓线与两部作品的背景世界显得格格不入,于是换成了与背景更为协调的茶色。不过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茶色炭笔描图纸的炭笔质量不理想,线条不能很好地留在赛璐璐片上。原本从转写开始应该交给外包公司的机器来操作的工作,最终只好由吉卜力工作室的员工们自己来完成。虽然多花了许多功夫,但茶色轮廓线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令人满意,也算是值得了。

“献上被你遗忘的故事”

自《萤火虫之墓》企划起,吉卜力工作室加入了一名新的文案——系井重里先生。《萤火虫之墓》的宣传语原本是德间书店与新潮出版社两家共同负责撰写,但由于想法众说纷纭,难以统一,最终得出了不如拜托专业人士的结论。于是便去拜托了当时在业内已经广受好评的系井重里先生。

交给系井先生的任务是两部电影各自的宣传语和一句能将两部电影联系起来的共用宣传语。最终采用的共用宣传语是“献上被你遗忘的故事”。而《萤火虫之墓》的宣传语,当初有一个提案是:“炉子、被子、蚊帐,还有妹妹和萤火虫”。但最终采用的是“4岁与14岁、想要努力活下去”。宣传语公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系井先生担任吉卜力作品的文案长达十几年,为众多的吉卜力作品撰写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宣传语。

更多关于吉卜力工作室的精彩内容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