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国时期的营口火柴工业上西部文明播 [复制链接]

1#

阎海

营口的火柴工业出现于民国初期,是东北最早的民族火柴工业,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营口火柴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的过程,充满着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民国初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美列强无暇东顾,使营口的民族工商业有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加之营口是东北的木材集散地,水陆交通便利,又是通商口岸,可以进口外国的化学原料,开设火柴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民国时期营口的三家火柴厂作为营口近代工业的典型,见证了营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史,打破“洋火”一统东北市场的局面,大长人民志气,为营口民族品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这些企业的民族资本家彰显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为营口历史文化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掌握用火和取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从远古的燧人钻木到古代的打击火石,取火方式的改进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火柴摩擦取火则是近代化学工业的产物,是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沃克发明的。

清道光二十四年(),西方国家将火柴作为高档礼品进贡给大清皇帝,将火柴传入。由于火柴是舶来品,当时老百姓称之为“洋火””或“自来火”,营口民间称呼为“取灯”。

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时期,当时的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危难之际。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年,由旅日华侨卫省轩投资创办广东佛山县巧明火柴厂。东北火柴业起步于日俄战争后,年日本人津久在长春开设了广仁津火柴公司,成为东北最早的火柴制造企业;年日本人高崎翁助在长春开办了日清磷寸(日语火柴)株式会社,日本人高坂万兵卫在大连建立磷寸株式会社,这一时期,东北的火柴市场全部被日本所垄断。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民族资本家走“实业救国”之路,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开办火柴厂,与日资火柴展开激烈竞争。营口的火柴工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关东制造火柴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奉天商务总局就提出创办民族火柴工业的倡议,但由于当时的*治和经济环境所限,这一想法难以实现。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资本得到了长足发展,创办民族火柴业的条件也基本成熟。年10月,江苏无锡商人王灏、浙江宁波商人郭渭、山东蓬莱商人侯恩甲等人合资从国外订购机器设备及原料,计划开办火柴企业,取名关东制造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地点设在营口县青堆子(今营口市站前区光华路与东华街交会处一带),股份股,共计资本5万元。其于年4月向营口商务总会呈请并转请*府注册,年7月,公司正式成立。关东火柴公司是营口第一家火柴企业,也是东北民族火柴工业的先驱。此后,在营口民族资本的带动下,东北各地也陆续开设了多家民族火柴企业,形成与外资火柴业抗争的初步格局。

关东火柴公司开业后,最初聘请张国泰任经理,在《营口关东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规定“本公司股票不准转售或抵押与非人”,彰显了明确的爱国精神。公司设董事会,裁决重要事务,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制造科、会计科、营业科等业务部门,生产“伟人”“国货”两种商标的火柴。

由于关东火柴公司是东北第一家民族火柴企业,对于火柴的生产和经营都缺少经验,开业一年之后,就陷入经营不善的困局被迫停产。年7月,由营口世昌德号财东王家麟(字仲羲,系营口白庙子王氏家族成员,时任关东火柴公司董事)出资小银元近2万元,将公司接兑过来,关东火柴公司又重振雄风。

据年统计资料显示,当时的关东火柴公司有机器16台,技师1人,职员8人,男工人,女工人,时任经理为李展云,制造种类为红头火柴、黑头火柴和安全火柴。全年产量箱(每箱6件,每件包),产品主要销往东三省及直隶(河北)、山东等地。产品商标主要有进步、快发财、日进斗金、国货。

关东火柴公司商标:进步

三明火柴公司

三明火柴公司成立于年7月,原名为“三省火柴公司”,因与东三省名称重合,容易引起歧义,故改名为三明火柴公司。该公司是由大连经营油坊的商人王价人、王梓封、王渭卿等人合资4.5万元在营口开设的。至年,三明火柴公司资本额已达18万元,机器20台,工人人,日生产火柴20吨。产品商标主要有金瓜、象球、葫芦、钟鼎。

三明火柴公司商标:葫芦、金瓜、象球

就在三明火柴公司蒸蒸日上之际,其股东王价人等在大连经营的油坊,因受金融影响亏损巨大,只好将盈利的三明火柴公司出兑,以还清外债。哈尔滨东升隆股东张钦堂出资,将三明火柴公司接兑,成为新的股东,三明火柴公司重获新生。在张钦堂的管理下,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持续良好,至年,每日生产量达到箱(每箱包,每包10小盒),其产量已远远高于关东火柴公司。

三明火柴公司位于青堆子,其办公楼房的旧址至上世纪90年代还存在(营口市站前区三明里50号),是一栋2层楼房,建筑颇有特色,楼层和屋顶楼板采用“工”字钢密肋小梁,钢梁之间砌筑砖拱。

三明火柴公司办公楼房旧址

甡甡火柴公司

关东、三明等公司的开办,打破了东北火柴工业大都被瑞典和日本等列强国家所垄断的格局,极大鼓舞了国人开办火柴企业的信心。营口商界的有识之士经过集议,酝酿再创办一家民族火柴公司,取名为“甡甡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由营口肇兴公司董事长李序园发起,股本奉票20万元,分作股。主要股东为:李序园、王翰生、李纯仁、孙荆堂、孙少廷、臧子耕、李子初、刘尹甫等。

公司于年4月16日正式成立,李子初任董事长,孙荆堂任经理。孙荆堂是山东蓬莱人,原为恒成公孙记的老板。他有感于当时火柴业由瑞典商人垄断控制,为创办民族火柴工业,他出兑了烟台的恒成公商号,将其做资本,与李子初、王翰生等人共同在营口青堆子建成甡甡火柴股份有限公司。

据年统计,甡甡火柴公司资本金10万元,机器10台,技师1人,职员15人,男工90人,女工人,全年产量箱。商标为:人虎、耕田、甡甡。主要销往奉天、吉林两省交界的四平、洮南一带。同时,公司还兼营椴木火柴杆,供应其它火柴生产企业。

甡甡火柴公司商标:耕田

志源火柴公司

除了上述3家著名民族企业外,在营口百年火柴工业历史上,还有一家仅存在两年的营口志源火柴公司。

志源火柴公司是民族资本家赵寿卿、施雨廷于年8月开办的,资本金2万元,机器12台。从开办时间上看,仅次于关东火柴公司。但由于当时经营火柴的客观环境不利,关东火柴公司也经历了一场外兑风波,由王家麟接手才绝处逢生。志源火柴公司因资本微小,尤其是流动资金拮据,经营上有些捉襟见肘,又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的化学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加重了生产成本,公司经营更加陷入困境,被迫于年停业。

尽管志源火柴公司只是昙花一现,但作为营口为数不多的火柴企业,也应载入史册。

来源营口日报

作者/来源:营口*法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